美元指數走勢與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及影響 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走勢?
2020-10-15 09:24:1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人民幣匯率近日加速升值,十一黃金周之后,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一度飆升逾1000點。央行10月12日出手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至0,通過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在匯率升值時下調,在貶值時上調,可以對匯率起到逆周期調節作用。人民幣匯率走高的支撐因素在哪里,未來走勢如何,企業應如何應對?
美元指數走勢與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及影響
一國貨幣匯率走勢主要取決于國際收支情況、利率水平、經濟增速、外匯儲備等指標,財政收支、通貨膨脹等因素也會對此產生影響。近幾個月人民幣走勢偏強,既有經濟基本面支撐,也有利差的支撐,更重要的則是在新冠疫情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是少數控制住疫情并實現復工復產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前景可觀,金融對外開放、資本市場改革向好,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受歡迎,所有這些都是人民幣匯率走強的重要支撐因素。具體而言,人民幣匯率升值背后有四大支撐因素。
首先,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中外分化顯著。二季度以來,中美經濟分化顯著,中國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在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二季度實現3.2%的正增長,經濟持續復蘇,全年將實現2%-3%的增速。而世界其他國家經濟負增長,歐美日大幅下滑,二季度美日環比大幅下滑30%左右。
其次,中國貨幣政策穩健,中外利差擴大。美聯儲降息至零利率,中美10年期利差達到歷史高位。為應對疫情中國采取降準及改革舉措,未采取降息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既保持市場流動性,又沒有大水漫灌,中美利差拉大是導致人民幣匯率走高的原因之一。相比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應對疫情和下滑的美國經濟,美聯儲幾乎無所不用其極,不僅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大幅降息至零利率,而且開啟無限量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采取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給企業輸血。歐洲和日本則是負利率加上量寬的非常規貨幣政策。而大量放水加劇美元指數走低。從3月23日美元無限量放水至10月9日,美元指數大跌9.2%。
再者,中國國際收支增長,外匯儲備穩健。經常項目保持順差。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進出口下滑。伴隨疫情獲得控制,從四月份出口呈現逐月復蘇的態勢,前三季度轉正,三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7.5%,創季度歷史新高。其中8月份貿易順差同比大幅增長69.7%。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水平上。
最后,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與中國兩個月控制住疫情不同,美國目前日增數萬病例。中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復業復市,從四月份開始中國經濟就步入了復蘇軌道。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由于未能控制疫情而束縛手腳,其經濟被嚴重抑制,近期疫情的二次暴發更是令經濟雪上加霜,經濟復蘇前景渺茫。
因此,今年人民幣加速升值本質上在于中國有效應對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采取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經濟基本面向好,反映了中美兩國經濟實力在短期內的消長,反映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雙向波動的彈性更強。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回溯
人民幣匯改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是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二是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三是2015年匯改后,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擴大至2%,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
2005年匯改以來的15年間,我國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中美經貿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等沖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約21%,名義有效匯率(國際清算銀行計算)升值約34%,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約47%。
人民幣匯改向著市場化方向發展。201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規則性、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向著市場化改革方向邁進,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市場預期穩定。匯改關鍵是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有助于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市場預期平穩,跨境資本流動有序,外匯市場穩定、供求平衡。人民幣匯率彈性更強,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匯率波幅逐步提高到2%。
但人民幣是否步入升值通道還要看匯率影響因素:
一方面,從人民幣匯率走勢看,近三個月境內人民幣匯率收盤價偏強于中間價的交易日占比過半,8月加速升值以來達57%左右。從外匯遠期來看,1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外匯交易所隱含的人民幣匯率升貶值預期不強烈。
另一方面,支撐匯率升值因素穩固與否,首先,美國選情因素的影響需持續關注。其次,歐美疫情二次暴發,各國封閉狀態抑制經濟也會減少我國的外需,影響我國經濟復蘇。最后,在全球疫情失控、經濟復蘇受限、保護主義未減的情形下,國際金融市場或波動,不穩定性因素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不宜賭單邊走勢。
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將繼續增強
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主要看美元指數,美元指數偏弱的四重因素有:
一是美國貨幣政策。美聯儲目前實施零利率加無限量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資產負債表半年擴張2.6萬億至7萬億美元。受美聯儲放水影響,各國貨幣對美元均出現升值,相比人民幣匯率,其他貨幣包括歐元、英鎊、日元相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都更高。
二是美國經濟衰退。美國二季度經濟環比大幅度下滑超過32.9%,創大蕭條以來的最低紀錄,失業率高企,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出現史上未見的美股四次熔斷,羸弱的美國經濟導致美元指數持續走低。
三是美國疫情危機。美國陷入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截至10月中,美國新冠確診病例近800萬,死亡近22萬。疫情嚴重抑制經濟復蘇,限制了復工復產,特別打擊以服務業為主的美國經濟。
四是美國社會危機。美國在全球發起貿易戰,美國國際信譽嚴重受損,評級公司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展望調為負面,同時疫情也導致社會問題頻發,導致美元指數走低。
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出口的影響
此次央行下調外匯遠期風險準備金率,也降低了企業購匯成本,企業需要通過外匯衍生品來控制外匯風險。
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美聯儲主席都不主張預測匯率的走勢。伴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走勢彈性更強,但不能推斷人民幣步入升值通道,未來人民幣走勢會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是由人民幣匯率的基因決定的?;仡櫄v史,中國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發動機,特別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無獨有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也保持相對穩定。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給全球帶來了經濟危機,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人民幣匯率在此階段也會保持相對穩定,而非單邊升值或貶值。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僅是人民幣匯改的市場化方向,也是各國的共同期待。中國不會打貨幣戰爭,人民幣匯率過快升值或貶值都會對國際貿易和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升值會抬高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售價進而削弱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影響出口貿易。作為制造業大國和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向各國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是發展中國家所需,也是疫情期間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依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有利于雙循環,有利于我國經濟穩健復蘇,更有利于全球經濟復蘇和各國人民福祉。
(作者:劉英 編輯:洪曉文)
相關閱讀
- 經典“我是 PC”營銷風格再現:蘋果M1比英特爾更快 為什么要做這些進步?
- 新能源汽車板塊退潮信號顯現?豪森股份跌15.3%
- 安踏體育“出圈”帶來價值重估 邏輯能否延續
- 小米長江基金突擊入股踩雷 解密創鑫激光IPO注冊環節緣何鎩羽
- 什么產品復蘇最強勁,茅臺酒當仁不讓
- 4400億"游戲界茅臺 上周以來二度閃崩
- 榮耀被業界看做“燙手的金子” 誰會來接?
- 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剖析 規模已達7907億元
- 輝山乳業資產重整的最后一搏,驟然變得“撲朔迷離”
- 斗魚等網課平臺被約談整改 共同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 威海銀行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平平 港股銀行股仍大面積破凈
- 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的吸引力持續提升 在A股占比超五成
精彩推薦